隨著中國經濟進入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”的新時代,企業內部要素的校正配置成為中國企業再次騰飛的助推器。在這種經濟和制度環境下,法務因其特有的工作理念和高度的價值支撐,正顯示出日益壯大的影響力。如果說,從20世紀60年代到21世紀初,是發達國家企業內部法律顧問風頭正盛的時期,那么,在當今中國,企業法務也正在崛起,成為幫助企業適應變革、適應創新的骨干力量。
自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,法治在各個領域的重要性不斷加強。在國家層面,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”的重大決定;在政府層面,國務院提出“知識產權強國建設”“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”;隨后,在企業層面,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提出“全面推進法治央企建設”。“法律+”儼然已成為新常態下重要的經濟與社會治理方式。
依法治國,必然要求依法治企。企業要實現法治,不僅是企業管理層的事,而且是企業全體員工的事。法務作為企業員工中最具法治思維和法治精神的人員,對于推動和執行依法治企,可謂責無旁貸。
企業的設立與運營、投資與并購,及企業間的競爭與合作等行為,在依法治國的背景下,越來越多地依賴于法律支撐等企業軟實力。法治能力逐漸成為企業的另一種核心競爭力。法治企業也成為企業品牌提升、社會責任形象塑造的另一條捷徑。作為法律支撐的“供給方”,法務人員發揮越來越大的價值。這既是法務工作人員的機會,也是法務人員面臨的挑戰。